,一國的*法治似乎跟其政府負債水平高度相關?借錢花的國家反而比最大化存錢的國家,更能催生出某種制度?“政府總是缺錢”是否成了*憲政制度的催化劑?“國富”是否反而給掌權者以壓制民權、踐踏法治的底氣呢?
人間之事,有時就是這麼不可思議,表面看,國家借錢花好像不好,但是,從更深層思考,或許,不需要借錢花的政府反倒容易*專制,毫無顧及地侵犯民間權利,抑制個人創造力,不思進取,就像富家子弟更容易橫行霸道、不思奮發一樣。只有當*王權或者集權政府的開支總是不夠或者剛好夠,需要經常借債、與民間討價還價徵稅的時候,權力才可能願意接受約束,權力制衡制度才有機會成為現實,民間的創造空間才能被解放。
民間富有是自由、*、法治的基礎。但政府太富有,會挑戰民間的空間,挑戰*憲政與法治。
這話怎麼說呢?在本章,我們再看美國的故事,不只是今天的美國全球負債第一,美國立國之初就是靠負債倖存下來。——這跟中國各朝代的經歷正好相反,歷朝之初是國庫滿滿,之後每況愈下,到最後以財政危機終結朝代;而美國立國之初負債累累,之後不斷利用債券市場透支未來,而且還透支越來越多,可是其國力卻越來越強,法治日益完善。
為什麼美國自獨立起就必須靠借債?
對美國曆史,我們一般熟悉其政治史,知道北美十三個殖民地於1776年7月4日宣佈脫離英國獨立,1787年的憲法大會透過《美國憲法》,等等,但未必瞭解美國政府歷來是多麼窮,未必熟悉金融借貸對美國曆史的支柱作用。
從1607年開始,英國人陸續冒險到北美,先後由獨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十三個殖民地,包括今天的弗吉尼亞州、賓夕法尼亞州、馬薩諸塞州等。直到18世紀中期之前,英國對這些殖民地除了花錢提供安全保障外,基本是放任不管,也不怎麼徵稅。比如,1754至1760年間,英國皇家軍隊跟法國連續作戰,以保護這些北美殖民地。到1763年,法國在北美、歐洲大陸兩個戰場上向英國認輸,同意把加拿大割讓給英國。
為什麼政府有錢不如民間富有?(2)
喬治三世於1760年登基英國國王,當時他22歲。由於英國在北美、歐洲大陸連續跟法國作戰達九年之久,到1763年戰爭結束時,英國政府面對嚴重的財政危機。
這時,年輕的國王想,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享受英國保護一個半世紀,但沒有給祖國任何財務支援,該是他們報效祖國的時候了,至少應該交稅供養常年駐紮北美的軍隊。在喬治三世的授意下,英國議會於1764年透過《食糖法》和《貨幣法》,前者要求十三個殖民地向英國交各類消費品進口關稅(包括食糖、紡織品、咖啡和酒),後者禁止殖民地自己發行任何紙幣,只能使用英國貨幣。1765年,議會透過《印花稅法》,要求北美殖民地為各類書刊等出版物向英國交稅;1767年,透過《湯森法案》(Townshend Acts),要求殖民地為紙、玻璃、茶等日用品交稅。
喬治三世的一系列立法和試圖收緊控制北美的政策,引發了殖民地居民的反抗,殖民地人在英國沒有代表權、投票權,但卻要向英國交稅?!一些革命組織團體抵制英貨、挑戰英國軍隊。1770年3月5日,一群人在波士頓圍住一隊英國士兵起鬨,後來局勢失控,發生衝突,英方士兵開槍打死5個當地人。這就是著名的波士頓屠殺案(Boston Massacre)。屠殺激發了殖民地的憤怒,壓力之下,英國議會同年廢除《湯森法案》,但保留對茶葉徵稅。
1773年,英議會把北美殖民地的茶葉貿易壟斷權授予英國東印度公司。當年12月,一群革命人士假裝為印第安人,登上三艘停留在波士頓港口的東印度公司茶葉運船,炸開340個貨箱,將大量茶葉扔到海里。這就是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那次標誌性事件使北美殖民地跟英國的矛盾大大升級,逼著英國政府下決心進行整治。
接下來,英國議會在1774年透過四項新法,統稱為“不可容忍法案”,命令皇家海軍封鎖波士頓海港,要求波士頓政府全額賠償所傾茶葉,禁止馬薩諸塞各地的群體*,宣佈英軍可以隨意住進殖民地老百姓家裡,等等。對馬薩諸塞的居民來說,這些法案當然是火上加油,激怒北美殖民地老百姓。隨即,第一屆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獨立運動、獨立戰爭期間的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