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牧牛兒朱元璋歷經人世艱辛坎坷,因為家破人亡,不得已出家皇覺寺,卻又受盡了欺凌。朱元璋在四處託缽朝不保夕的數年遊方僧生涯後,只得投奔舅父郭光卿,不想仍是過著忍飢挨餓的日子,於是馬秀英因暗中相助而讓兩人有了那份千古經典愛情……
大鹽梟郭光卿因為抗稅起義而被殺,為他復仇的郭子興初戰成功,在接下來的戰役中,朱元璋的智勇過人開始讓他嶄露頭角。為了收服朱元璋,郭子興不僅讓他總督軍馬,而且還在中秋之夜設下了溫柔陷阱……
因為小人作梗,無能又膽小的郭子興又要計殺威望日重的朱元璋,不想卻被一個他最最意想不到的人給洩了密……
■ 愛情,一個不老的傳說
朱元璋的父親世珍老漢是個普通的莊稼漢,他和所有的莊稼漢一樣,先是娶妻來家,然後就生子,生了一個又一個,朱元璋是他的第四個兒子,免不得費用日增,任憑他們一家人如何勤且儉地度日,無奈時難年荒,入不敷出。這一年濠泗一帶大鬧饑荒,兼行瘟疫。這一年是朱元璋命運的轉折點,沒有這一年就沒有日後成為一代開國之君的朱元璋,沒有這一年,朱元璋可能永遠只是一個在鄉間牧牛的聰明的莊稼漢,但是歷史沒有這樣安排,歷史透過這一年讓朱元璋從此背離了那似乎是從一出生就註定了的莊稼漢的人生軌跡,他在這樣如此倒黴到了極點、痛苦到了極點、艱難到了極點的一年以後,一步步地走進了歷史大舞臺,從此成為了千秋風雲人物。
朱元璋的父母世珍老夫婦相繼病逝,不久元璋長兄朱鎮又罹疫身亡,家中一貧如洗,連備辦棺木的錢都沒有。誰料禍不單行,元璋二哥朱鏜、三哥朱釗又染上了疫病,一同去世,偌大的一戶人家只剩了他與嫂子、小侄兒兩三人,相對涕淚滿襟。十八歲的元璋由悲傷而沮喪,日夕彷徨,輾轉躊躇,無路可走中忽然決定投皇覺寺剃度為僧。可是寺內眾僧瞧不起元璋,逼得他晝不得食,夜不得眠。到底是年少氣盛,元璋忍受不了了,就在一天晚上逃離了皇覺寺,此後的日子裡,他託了缽盂,越水登山,雲遊四方,隨處募食,餐風露宿,行腳僧的困苦真是說不盡。運氣好的時候,遇著些善良大方的施主,但究竟仰食他人,朝不保夕,讓元璋的心裡仍然很不是個滋味;運氣壞的時候便險些做了溝中瘠、道旁殣。可不論怎麼樣艱難困苦,朱元璋都咬緊牙關堅強地活著。
朱元璋在過了三年多這樣的生活之後,仍舊是一個光頭和尚,袱被外無行李,缽盂外無長物。光頭和尚朱元璋於是停止了雲遊生涯,返回了皇覺寺。
這個時候的皇覺寺已是塵絲蛛網布滿殿廡,香火沉沉,禪床寂寂,據鄰人介紹說原因是,連歲荒年,寇盜四起,民生凋敝,米珠薪桂,哪有什麼餘力供養這一班遊手坐食的僧侶,於是僧侶們不能熬清受淡,便統同散去。
朱元璋於是便暫做住持,住在了皇覺寺裡。又是三四年後,朱元璋決定投奔舅父郭光卿,聽人說舅父如今在滁州混得很不錯,元璋尋思舅父沒有兒女,自己若去,一定會很喜歡。等到積蓄了些川資,元璋不日就上路了,此一去便開始了他的輝煌生涯。
果如聽說的那樣,這個時候的郭光卿在滁州做著鹽販生意,手下竟有一兩千個幫手,真是轟轟烈烈。郭光卿見了朱元璋非常歡喜,也果然如所料想的一樣。只有一樣是朱元璋做夢也沒有想到的,郭光卿時常在外,朱元璋住在家裡,一家大小,差不多沒一個人看他順眼的,尤其是郭光卿的堂房侄子,見元璋來了,深怕光卿收他做了義子,將來分去了家產,越發把朱元璋當成了眼中釘,常常到了吃飯的時候,他就和那些勢利眼的婢僕們串通好了不許元璋吃喝。
朱元璋於是天天得挨個一兩頓的餓。朱元璋幾番也如當年在皇覺寺一樣忍耐不住,可是他決心堅持而不是逃避,他是一個自制力很強的人,他相信他會剋制自己成功的,他一直深深地認定了一個理兒,那就是一個人如果沒有自我約束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這個人就將一事無成。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序(2)
而這一切在郭光卿的養女馬秀英姑娘的眼中,就讓她感動感慨至極,因為她看到了一個無辜而有志的好青年,備受折磨卻行為端莊,這也就更發顯出了那班小人的短視無聊和殘忍,這如何不讓她敬佩,這樣的人還是她第一次在生活中碰到的。於是馬秀英常常暗中偷點餅餌什麼的給朱元璋充飢。朱元璋憑藉馬秀英的幫助,就這樣一天天勉強地混著時光度著歲月。不必說,在朱元璋的心上就有了一份對馬秀英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