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轉身就朝吳松和叫了聲:“吳團長”
“到”
“馬上把所有部隊召回來,讓戰士們做好行軍的準備”梁副師長下令道:“再集中幾個嚮導帶路,我們走山路”
“副師長……”聞言吳團長不由大驚。
“執行命令”梁副師長打斷了吳團長的話道:“有什麼問題我負責”
“是”吳團長有些無奈的應了聲,轉身就走向了電臺把命令傳了下去。
梁副師長拍了拍我的肩膀,什麼話也沒說就走到了一邊。
我知道梁副師長的感受,我很清楚剛才他做了那個“違抗命令”的決定需要頂住多大的壓力,也知道如果萬一有什麼差錯的話,在國內等待他的將會是什麼,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相信我……
這時我才鬆了一口氣,不由想到在抗美援朝時180師也同樣是碰到了這種情況,而且驚人相似的是——上級也同樣下了原地駐防的命令,只是不同的是,以前的我沒能說服鄭師長“將上外軍令有所不受”,然而現在卻成功了
第九卷 反擊戰的血 第一百四十二章 撤退
一接到走山路的命令,部隊很快就混亂了起來。首先找來的是汽車營營長,因為走山路就意味著要丟掉所有的汽車,汽車營長當然就不同意了,梁副師長一頓好說還是沒能把他說動,最後只能拋下一句“服從命令”讓他不得不“就犯”。
接著就是各營的幹部陸陸續續的找來了,有的說沒有汽車那彈藥怎麼辦?那麼多彈藥運不走有的問還有十幾門大炮怎麼辦?甚至還有的反應有些戰士鬧情緒,死也不肯往山裡走……
我隨便走到外面去一看,好傢伙,那場面是亂的……有的在分糧食,有的在搶彈藥,更多的戰士還是在打包裹,而且那包裹大得就像一床棉被似的,戰士們似乎想把什麼都帶走。
這時我才知道要帶著一支隊伍走進叢裡並沒有那麼容易,他們已經不是抗美援朝時代的志願軍戰士。志願軍戰士早已習慣了徒步行軍,早已習慣了自帶乾糧和彈藥,然而現在的解放軍戰士,特別是新兵部隊……他們雖然也都是徒步行軍,但大部分的彈藥和糧食都是由汽車運送或是補充的,所以這下一聽說要把汽車丟掉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許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就是到了要有所取捨的時候,就會覺得什麼東西都有用什麼都不想丟,這時候的戰士們也是這樣的心理。
見此我對講機下令道:“各單位聽令,建議各營戰士帶兩個基數的彈藥,夠一週食用的壓縮餅乾,其餘的儘量不要重複,每人攜帶兩個基數的彈藥,一週的壓縮餅乾,而且不準丟棄,十分鐘後做好準備”
“是”話筒裡傳來了家鄉人和其它幾個連長應了聲,很快就把我的命令傳了下去。
雖說我們只能夠608團的戰士一點“建議”,但其實我心裡很清楚,我們這些上過戰場的“老兵”差不多都成了戰士們的偶像,所以這些“建議”會很快就被戰士們所接受的。換句話說,現在我說的話或是下的命令在這支部隊裡已經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於是沒過多久,戰士們就全都準備好了,我不敢保證每個人的狀態都很理想,但我卻很滿意的看到大多數戰士都按照我的要求儘量多的帶糧食和彈藥。這可以從地上到處都是被丟棄的行軍毯、防毒面具、罐頭等物可以看得出來,甚至還有些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書本。
等他們走進森林的時候就會知道,在那裡重要的只有糧食和彈藥,糧食可保證自己不被餓死並且還有力氣去跟敵人戰鬥,彈藥就是我們戰鬥的資本,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活著……
直到這時在一旁忙得團團轉的梁副師長和吳團長才鬆了一口氣,隨著梁副師長一聲令下,十幾名戰士就將準備好的汽車潑在了帶不走的糧食、彈藥以及汽車、大炮上,接著在戰士們陸陸續續的走出營房之後,就劃燃了一根火柴將之付之一炬。
“轟……”的一聲巨響,一團火球在我們身後冉冉升起,戰士們紛紛回過頭去向身後的火焰望去,眼裡露出了幾分不捨與淒涼。
這還是一群沒有進入戰爭狀態的兵啊看著他們這個樣子我不由暗暗一嘆:只有那些沒有在戰場上嘗試過失去生命危險的人,才會對一些裝備和補給感到不捨;只有那些沒有在戰場上見過鮮血和死亡的人,才會感情豐富到連失去一座營房都要感到淒涼。也難怪史上的他們,會被越軍不到一個營的部隊截斷退路而陣腳大亂,最終被越來越多的越軍分割包圍而任人宰割……
部隊很快就走在嚮導的帶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