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有一天,他對他爸爸說:“爸爸,我將來要進美術系。”

啪!話還沒說完,他爸爸就賞了他一記耳光:“你要餓死。”

他搗著臉,不服氣地說:“人家劉老師,還不是美術系畢業,也沒……”

啪!又是一記耳光:“你又不是劉老師!”

小男生不敢多說了,乖乖聽從父親的指示,投考五年制的專科,學電機工程。

如果我當年沒有聽話

二十年不見,今年春天,突然接到他的電話,於是請他吃中飯。

坐在我對面,已經不是小男生,而是三十五歲,在美國擁有幾百位員工的“大老闆”。

“幸虧那時候,你聽了你父親的話,要不然也沒有今天。”我說。

他笑笑:“您怎麼不說,如果我沒聽我老爸的話,現在國際畫壇上,又多了一位大畫家呢?”

他的話使我想起高中時代的自己,當我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別人都填六七十個,我卻只填了三個美術科系和一個國文系。

我的導師跳了起來,說我應該進外交或新聞系,將來才能有成就。

可是我的母親沒說話,只淡淡一笑:“你覺得那是你的志趣,就好。”

於是我成為了畫家,成為了美國美術館的駐館藝術家,也成為了大學教授。更因為畫展的豐厚收入,使我敢於盡興地寫作,也成了一個所謂名作家。

我的母親跟那學生的父親完全相反,我不是也有成嗎?

同樣的強勢,不同的結果

最近我看了一部曾得到奧斯卡獎的影片《鋼琴師》(Shine)。

電影裡的主角,生長在一個有著強勢父親的猶太家庭。那父親愛音樂,也逼自己的獨子學鋼琴。他一方面希望孩子出頭,一方面又唯恐孩子出去尋找自己的世界。所以當兒子執意出國,去倫敦皇家音樂學院之後,他居然不準孩子再進家門一步。

他的兒子成功了,也失敗了。雖然得到鋼琴大賽的金牌,卻因為總揮不去父親的陰影,終於精神分裂。

看這個由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我有好大的感慨,我不斷想,那位父親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在父母強勢的主導下,有多少天才,不但沒能成功,反而因為揹負太多心情的重擔,而摔得更慘。

但是我也想到站在國際樂壇巔峰的大提琴家馬友友,曾說他有個艱苦的童年,被逼著學琴,沒能享受快樂的兒童時光。

只是說到最後,他又感謝那段被逼的日子,使他能有今天。

同樣是出身音樂家庭,也同樣有著強勢的父親,卻造成多大的差異!

夏日劇場的史都華

當然也有許多就是不聽話,而堅持走自己路的例子。

像是老牌影帝,曾得奧斯卡金像獎的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當年從普林斯頓大學建築系畢業。沒當建築師,卻去參加一個“夏日劇場”,到處跑碼頭、演戲。

據說詹姆斯的父親,氣得把鞋子摔到牆上。

可是,詹姆斯成功了,連百科全書上都有他的小傳。

半路輟學的比爾·蓋茨

更好的例子是美國微軟公司創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他的父親是著名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媽媽是教師。比爾·蓋茨從小功課好,十八歲進哈佛大學。

但是,十九歲那年,比爾·蓋茨居然自己申請退學,跑去搞電腦。

談作主(2)

我常猜想當時他老爸、老媽的反應。最起碼如果發生在我兒子身上,我會跳起來。

但是,比爾·蓋茨如果當時不那麼決定,他可能有“坐擁三百六十四億美元電腦王國”的今天嗎?

你自己才能決定

“我對某科有興趣,我爸爸偏不准我念。”

“我不想考大學,想去創業,我爸媽就不同意。”

“我只想把英文先念好,自己出國讀書,不想在國內繼續念下去。可是我媽堅持我把大學讀完。”

“我愛音樂,要跟朋友組個樂團,可是我爸說我要是這樣,就脫離父子關係。”

總接到年輕朋友這樣的信,問我該怎麼辦。讓我頭痛的是——

“既然你說父母不是你,不能為你決定;我也不是你,我又怎麼為你決定呢?”

正因此,我寫了這篇文章。

梨與蘋果

我們都只有一生,選了這個,很可能就永遠失去了那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