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到朝鮮,這以後才有慰庭的發跡。好了,這些老話不說了。”
張謇端起杯子,看了看,搖搖頭說:“孫先生,你這是什麼洋東西,我喝不慣。”
孫中山忙從他手裡拿過杯子,對著門外說:“阿橋,你去給直老換一杯好龍井茶來。”
張謇雙手在柺杖上下摸了摸,說:“我今天特為來告訴孫先生,我們統一黨上午開了一個會,會上議決要袁慰庭辦一件事。”
“什麼事?”眾人異口同聲地問。
“要慰庭勸皇上退位。只要皇上一退位,我們統一黨就舉他做大總統。大家推我擬一個電文。我給慰庭吃一顆定心丸:甲日滿退,乙日推公,東南諸方一切透過。”
大家一齊看著張謇,愣住了。楊度簡直想衝上前去擁抱這位倚老賣老的大名士,正是他這句話,給南北會談由破裂轉向實現預期效果提供了一條好途徑。胡漢民和王寵惠心裡突然對這個老頭子生出反感來。如此大事,居然不先徵求一下已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的孫先生的意見,就擅作主張,甚至還用什麼“甲”呀“乙”呀“一切透過”呀這類字眼,這不明擺著將統一黨置於同盟會之上,置於中央臨時政府和孫大總統之上嗎?太狂妄不自量了!太討好巴結袁世凱了!兩位年輕的革命家頓時憤慨起來。
孫中山聽了,一股悲涼之感油然而生。這件事充分說明了革命軍中許多人還只知一個民族革命而不知其他,以為只要推翻了滿洲皇帝,中國的一切問題便都解決了。革命意識淺薄得可憐。同時也充分說明革命陣營中原本存在的山頭派性,將會隨著暫時的勝利而愈加明朗對立,即將誕生的中央政府會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意志,統一的行動。楊度所分析的軍事財政兩方面南北力量懸殊也是實情。一個決定已在孫中山的腦子裡慢慢形成了:讓位給袁世凱,用武昌起義和十四省獨立來換取滿洲皇帝的退位也是一個重大的勝利,真正的民主共和再靠爾後的鬥爭來獲取。
想到這裡,孫中山斷然對張謇說:“我同意統一黨的意見,只要滿虜退位,我就把臨時大總統一職交給袁慰庭。”
又轉過臉對楊度說:“煩你也給袁慰庭拍個電報,一是把我剛才說的話告訴他,二是請他轉告馮段等北洋將領,要以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為重。中國的出路只有民主共和,舍此之外別無前途!”
九 靜竹的鼓勵,自我的檢討,使楊度相信自己的轉變沒有錯
兩天後,中國的紀元是宣統三年十一月十三日,而在世界大多數國家裡則是新一年的元旦。就在這一天,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大總統的就職誓詞很短:“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國民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所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
剛就職就提到解職,而且信誓旦旦地公之於世,這可能是全世界所有總統就職典禮上沒有過的怪事。與此同時,北京各大報紙刊出了馮段等四十八個北洋高階將領抵死捍衛君憲的通電。孫中山不得不親自致電袁世凱:“文雖暫時承乏,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於將來,望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之渴望。”
這些現象使中國老百姓明顯地看出,以孫中山為首的民國政府是很虛弱的,真正的中國之主乃是北洋軍的首領袁世凱!
楊度圓滿地完成了袁世凱的使命,高高興興地離滬回京。袁大公子代表他的父親來到車站迎接,並轉告他父親的話:“皙子能幹,今後還要多多借重。”楊度聽了更是得意。
他想起袁世凱一旦做了總統,自己也就是民國政府的大員了。自己過去一向主張君憲,上個月與汪精衛聯合發起國事共濟會,隱隱地做了全國君憲黨的領袖。一下子改做民國的大官,不是背叛了自己的主義嗎?應該把這個轉變向社會說清楚。國事共濟會已解散,不如找幾個原先也持君憲主義的朋友,再發起一個會,來一篇宣言書。
他把這個想法與薛大可、劉鼐和、王賡等人商量。這些人近來看到袁世凱都贊成共和,知君憲已無出路,正尋思著要改換門庭入民憲,楊度這個想法正合他們的心思。遂一起計議,乾脆激進點,定這個會為共和促進會。
宣言書仍由楊度起草。文章說,前主君憲,乃以救國為前提,而並非以保衛君位為目的,乃為促政治之進步,而絕不願以殺人流血來勉力換取君位。現在發起本會,是應時勢之要求,鑑國民之心理,盡匹夫報國之責。文章最後說:“生民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