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而陳平的回答更加巧妙。陳平告訴劉邦:因為你並沒有給予我我所需要的一切,但身為大臣我如果生活貧困會被人說我的主人吝嗇。而我的受賄其實是為了你的面子,連帶的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
而我的兄長已然去世,嫂嫂含辛茹苦將我照顧,我必然要報答她。而這裡報答的潛在含義,當然也包括*的需要!
劉邦是歷史上少有的英明,而且睿智的皇帝,他沒有理由聽不出陳平話裡的含義,也沒有理由能讓他透過。但結果是,劉邦不僅接受了陳平的藉口,而且非常的贊同!當然,這就為他帶來了陳平的“六出奇計”,為開創漢朝八百年基業奠定了基礎!
那劉備呢!劉備也非常聰明,很多人都知道,諸葛亮並不是個心胸開闊的人。劉備在外征戰,將老家交給法正管理。而諸葛亮認為這嚴重的威脅到了自己蜀國第二把交椅的地位,所以回來後就找茬把法正給辦了。
然後,臥龍、鳳雛齊名三國!但臥龍已成為一國宰相,鳳雛雖然也已入朝為官,孔明卻難以與他再度齊名。試想,如果臥龍鳳雛可以相扶相持,三國的結局恐怕會改寫!
那麼,對於一個心胸如此狹窄的人,劉備為什麼會那麼“毫無懷疑”的任用?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用的是他的大腦,而不是心腸!
毫無疑問,諸葛亮的智慧在三國中可以說是大放異彩,是光芒最盛的一個。可這樣一個人卻甘心跟隨一個名不見經傳,甚至只有一座孤城難進難退的劉備,這顯然有點不可思議!但試想一下,人往高處走,有點才能最想去的當然是最有勢力的地方,而那無疑就是北魏,曹操所佔據的中原地帶。
可不論曹操手下能人有多少,就他本人而論,一個“雞肋”般的楊修他都容不下,何況是有雞頭之能的諸葛亮!
江東無疑是能人異士氾濫的地方,更加難有他一桌“山珍海味”。
反觀劉備,他們彼此都很清楚對方的需要,也都清楚自己的需要!劉備需要諸葛亮的智謀,而諸葛亮也需要劉備的賞鑑!
開始有人說諸葛亮所以讓關羽去守華容道的目的是為了震懾他,但我覺得恐怕並不盡然!關羽的確不服諸葛亮,但他的義氣是古今共仰的,只要是他大哥認同的他必然不會反對。那麼,以諸葛亮的聰明怎麼會不明白!所以我覺得,他的目的恐怕就是要除掉關羽!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以後的馬謖事件得到一點證實,劉備曾對諸葛亮說過,馬謖這個人紙上談兵,不可重用。但諸葛亮並沒有聽他的,可見他對劉備似乎也並不是如何的忠心。
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在劉備放手大膽使用諸葛亮的同時,他從來沒有中斷過對其他人的收攬人心。因為他很清楚,諸葛亮是個厲害人物!如果他有心篡奪自己的江山,自己恐怕難以抗拒。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所有人對自己的忠心去制衡自己賦予諸葛亮的過多權力。這樣即不會因為自己給諸葛亮太多權力而失去自我主導地位,又可以牽制他的野心難以擴張!
諸葛亮顯然也明白這一點了,所以他希望可以剪除劉備的羽翼。當五虎上將死老殆盡,劉備也垂暮老矣之時,本是諸葛亮發揮的最佳時機!只可惜,劉備治國安邦雖然比不上他,但為君的用人之道比他強得太多了!
在這裡,王平是個很特殊的人物!他牽連了兩個厲害人物,第一個就是馬謖。諸葛亮要將劉備的心服革除,王平在五虎上將之後將是首要。而此時,諸葛亮自己的個人勢力還無法達到遍及蜀國。所以他要借馬謖的一次輝煌,使自己的聲望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
但他想不到的是,劉備看人的本事的確比自己高,馬謖讓他失望了。而不得不殺馬謖,王平就成了無人可用時必須要用的人。可在這個時侯,還有個人是並不忠心劉備,而且還要消滅自己的,那就是王平牽連的第二個人,魏延!
諸葛亮自知命不長就,而自己一死魏延必定再無顧及。所以,這個時候王平就成了他死後唯一可以制約魏延的人了。因為在他手下最得利的一個人就是姜維,可姜維雖然兵法熟練,但個人韜略不足,難以達到全面的治理能力。如果魏延得到了蜀國內亂的最終勝利,我們恐怕有可能看到第二個曹操的出現!
當然,我的意思只能代表個人的見解,談不到“品”或者“論”。我只能說自己看到的一些事,想到的一些情況。一些閒話過後,書歸正傳……
“夜”是種情境,可以帶人達到一種境界!而這種境界,其實並不是只有夜才能帶給人。可是,如果不是在夜晚,這種境界卻也很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