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
龍涎香在屋中裊裊上升,李世民看著信非常高興。
他拿著信快步出屋,來到一側的廳中。
“朕做祖父了!”
“朕有孫子了。”
廳中,一眾宰輔們正在商議事情,見皇帝如此興奮的衝進來,都驚訝抬頭。
“恭喜陛下了!”
李世民哈哈大笑,“朕今年不過三十六歲,居然已經做了祖父,哈哈哈。承乾這個小子,還是挺厲害的。朕當年十九歲才生的承乾,這小子倒是十七歲就當了爹!”
皇帝有了長孫,這是天家大事,同樣也是朝廷大事。尤其這個長孫還是太子所出時,大家更高興。
這邊朝廷終於滅掉高句麗,那邊皇家誕生長孫。
“大吉之兆啊,陛下!”
長孫無忌笑著對自己妹夫說。
“嗯,確實是大吉之兆,這是我大唐復興的徵兆。承乾已經給我那孫兒取小名阿奴,朕得為這孩子取個大名。”
李世民激動的抓著信紙走來走去。
宰輔們也沒法議事了,都圍著皇帝,恭喜道賀。
“天家長孫,就叫李象吧。”良久,李世民想好了長孫的名字。
李象?
大家都不太明白這個象字取的是何意。
“對,李象,朕下旨冊封,就封象兒為朝鮮郡王。”李世民現在已經沉浸在這種興奮之中了。
自當年玄武門那天凌晨,他披甲佩劍離開秦王府起,親情離他越來越遠。漢京之亂,他兩軍陣前手刃了自己的親弟弟,一母同胞的弟弟。亂後,他一口氣將自己的那些年幼的異母弟和侄子們,全都賜死了。
最是無情帝王家。
天家也是孤獨的,因為他們也是最無情的。
這幾年,李世民跟太子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越來越淡薄。
如今長孫的出世,讓這位皇帝,心頭也有了許多感觸和改變。他與太子之間,似乎也一下子沒有了那麼多事情。
李唐王朝有了第四代了。
皇帝興奮的說了一會話,又離去了。
房玄齡回到坐位,“諸位,咱們還是來談談這棘手的事情吧。這換封,到底該如何置換,才能不引起大家的不滿。”
“不管怎麼換,封臣肯定不滿的。”馬周說道。
其實這裡在座的,也同樣是遼東的封臣,他們大多是有子侄兄弟買了遼東封地的,花了錢,過了**年,終於能看到要兌現了,可現在卻又要換。換到更北更東的地方去,那麼偏的地方,誰願意呢?
但皇帝一句話,必須換,於是宰輔們只能在這裡一起埋頭研究了。
“抱怨的話就不要說了,當初朝廷搞分封,本意也是以邊疆之土地分封給功臣們,以酬謝他們之功,同時又讓他們為朝廷屏藩。現在既然遼東、朝鮮都為朝廷所有,這以後就是直轄之地,把遼東分封,自然不合初衷的。”長孫無忌敲了敲桌子說道。
朝廷如今的分封和當初的世封不同,當初皇帝搞世封,長孫無忌等堅決反對,是因為皇帝把宗室和功臣分封在中原各處緊要之地,這不等於把朝廷的要害咽喉,都讓別人扼住了嗎?
後來皇帝把世封制改成分封在邊疆州,但長孫無忌、房玄齡他們還是反對,因為世封刺史,可是要管民治事的,而且還是世代相襲,這以後肯定還是要亂套。
最終改來改去,才最終有了如今的這套功臣領主分封制度。
分封的是大唐鞭長莫及,同時又漢蕃形勢複雜的極邊之地,比如海外的流求、北邊陰山、燕山以北的塞外,還有西域山北的那些地方。
朝廷沒有那麼多精力和力量去控制那麼遠的地方,但如果採用過去的羈糜制度,則又划不來。羈糜制訂不可靠,胡夷叛服不常。
而如果分封功臣,讓他們來控制這些地方,既給了貴族們發展空間,同時也讓朝廷對邊疆也保持著控制。
分封制度到現在也有十年了。
還沒有出現過什麼亂子,相反,有這些功臣領主屏藩在邊,他們招募百姓墾荒屯田,築城修路,訓練民兵等,使得大唐的邊境十分安全。
起碼,現在還沒有誰突破邊疆上的領主封地,打到朝廷的直屬州縣來。
有領主們帶頭髮展邊疆,用心經營,朝廷甚至每年還能收回不少稅收。比如李家經營的遼南、琉求等領地,每年就為朝廷帶來大量的稅收。
“我們也討論了許久,也各自都說了自己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