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7章 凡十七戰皆捷

百萬貫了。何況一個禁軍士兵都有五十貫一年的兵餉,當兵的還有其它獎賞,作戰的繳獲賞賜等。

當老師的一月二三十貫就有些少了,總不能教書的老師比一個普通大兵收入還少啊,這還談什麼推廣教育啊。

一個老師一年起碼五十貫,那十萬個老師一年光薪水就要支出五百萬貫。朝廷解決一半,地方解決一半,朝廷一年也得支出兩百五十萬貫。

還有學校的校舍桌椅等的維護,學生午餐,學生課本紙筆的開支呢。

而且全國一萬所小學,只是最少的投入了。

真正要做到各地都有小學,那得好幾萬所。

何況,朝廷還要投錢建師範學校呢,師範學校培養老師,他們也是免學費,朝廷還要給他們補貼呢。

“任重而道遠啊,文遠,興辦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還是量力而行,慢慢來吧。我以為,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在全國興建起一萬所小學,比如擁有十萬名小學教員。建百所師範學校,大量培養老師。你以為如何呢?”房玄齡對張超道。

張超點頭,“嗯,一口也確實吃不成胖子。一里一所小學暫時達不到,那就一鄉起碼一小學。老師少,就讓老師辛苦點,每班多收些學生,讓孩子們辛苦點,老師也辛苦點。”

“此外,想辦法也讓民間承擔部份辦學的任務。鼓勵民間地主、鄉紳辦學,鼓勵那些商人們捐助辦學。讓地方上計程車子生員們,去學校當代課老師,讓那些士子們到鄉下去支教。”

讓秀才們到鄉下支教個一兩年,然後科舉考試時給他們加個幾分什麼的。

長孫無忌驚呆了。

張超好無恥,居然這種科舉加分的方法都用出來,節操呢?

科舉的公平性呢?

“科舉不僅要量才取士,我們也還要考較士子的人品啊。肯下鄉支教,那就充分說明他們的人品還不錯嘛。”張超覺得這個辦法不錯,他甚至在考慮,是不是應當在科舉考試的制度里加一條,參加舉人考試之前,秀才必須要有一年以上的支教經歷才有資格?

現在大唐最大的一批讀書人群體,不就是這些讀書科舉計程車人嗎。

“我們還可以建立一個希望小學基金,向社會各界籌集善款,然後用於在各地困難地區建立希望小學,讓孩子們有書可讀。”

“對於小學老師我們也得鼓勵,比如在小學中任職滿五年,就可以參加吏員考試。甚至把小學的校長納入吏員之列,校長主持教學成績好,可升為教諭、教導這樣的地方學官,成為正式的有品級官員,進入仕途。”

“這個不錯。”岑文字讚道。

談到後面,張超決定拿出十萬貫錢,捐建一百座地方小學。一千貫錢,建一所鄉村小學,倒也足夠了。地方上的百姓,出工出力,材料也相對便宜些,一千貫足夠建起來。

張超帶了頭,房玄齡等自然也都各自捐錢。

房玄齡出了八萬,其它宰相們也都出五萬。好在大家都有錢,一個個都是實封大貴族,家家也還是有許多產業。五萬塊,只算是出了點小血,但傳出去也算是得個好名聲。

·······

“近衛六軍也已經完成組建了,計劃明年退伍三分之一士兵,改徵召義務兵。每年換一批,三年後,近衛六軍所有士兵都由義務兵取代。”

分管兵部的岑文字說道。

“等到明年夏,讓蘇定方率領新組建的近衛六軍去漠南,把薛延陀趕回漠北。等完這仗,就可以換一批新兵入營了。”張超決定。

其它幾人也沒有意見。

戰爭在即,裁撤老兵也不急於一時。

精銳的老兵,留用為士官。全軍南衙北衙水師八十萬兵馬,從中挑選十二萬留用為士官,另外保留三萬軍官。

剩餘的,都是要裁軍退伍,然後逐年分批換成義務兵。

六十萬軍隊,其中四十五萬義務兵。義務兵只拿津貼不拿軍餉,服三年役,算下來其實軍費的開支反而要減少些。朝廷真正養的是那三萬軍官和十二萬士官。

他們的月薪軍餉反而是比過去提高了,待遇變好了。

養著這些軍隊的骨幹,戰鬥力反而並不會降低。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一名吏員在外面敲門。

“元輔,樞密院剛送來的,信度捷報。王玄策提督在信度大敗戒日軍,王提督率領信度兵馬發起全線反擊,突襲大敗戒日軍。此後率大軍追擊,與戒日軍連打十七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