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如老師所料的那樣發展。
“泉蓋蘇文為何要跑?我們只有三千騎,他們可是有三萬多騎的。”
尉遲恭心情複雜的看著正一路東撤的高句麗人,他也不想放高句麗人走,但實際上,高句麗人要走,他一點辦法也沒有,他只有三千,高句麗卻有三萬多騎。
嘆息一聲,他道,“我們雖有三千騎,可泉蓋蘇文也不傻,他知道後面就是李相。濡河戰敗,高句麗人敗的可謂莫名其妙,他們肯定不敢再跟李相打。”
尉遲寶琳覺得有些想不通。
想不通的事情好多,比如濡河之戰前,高句麗明明更強,可老師卻非要主動開戰,結果還真贏了。而戰後,老師又不讓追。但打掃戰場後,老師卻又迅速帶兵往平州而來,還讓他和父親率騎兵先行,既讓他們追高句麗人,又讓他們保持距離,還讓他們在平州停止。
偏偏這一路上,高句麗人對於吊在後面的唐騎,沒有返身回擊過。甚至到了平州城下,也是直接撤退。
老師和這個泉蓋蘇文,他們做事,怎麼不按常理呢。
“這有什麼想不明白的,你看事情考慮東西,只想到表面。而你老師考慮事情,卻是在考慮大局,是全域性。從眼前出發,和從全域性出發,結果當然是不一樣的。泉蓋蘇文雖然年輕,倒沒想到也是個厲害的。他不跟我們打是對的,因為就算他回身打贏了,對整個大局來說,也沒什麼意義。”
緊閉了一個半月的平州龍盧城門,終於又開啟了。
剩下的幾百軍人中,軍職最高的那一群旅帥親自動身,緩緩推開了城門。
吊橋放下。
他們走在前面,後面是城中的軍民百姓們。
站在一片狼籍的城門前,他們恍如隔世。
高句麗人終於走了,而他們在苦守一個半月,即將城破之時,得到朝廷救援了。
尉遲恭打馬過來。
看著那面寫著尉遲兩字的大旗,還有那黑塔一樣的將領,盧龍城的這些倖存者知道是右軍大都督尉遲恭親自到了。
沒有人抱怨來晚了,他們只是感激他們終於來了。
“多謝大都督來援!”
一群倖存者向著尉遲恭跪下。
尉遲恭連忙跳下馬,伸手去扶。
“快起來,救了你們的不是我尉遲恭。我尉遲恭無能,一個半月也沒能為你們解圍。慚愧啊,救你們的是尚書令、太尉、中書門下平章事、燕雲節度使趙國公李文遠相國。”
那些倖存者極為驚訝。
他們根本不知道為何高句麗人會突然撤走,也不知道援軍怎麼在這個時候來。
“李相國來了?”
“居然是李令公親來解圍。”
遠處大隊人馬到來,李超來了。
李超的旗幟很顯眼,盧龍城的軍民終於相信,原來李相國真的親自來了。
這個時候,不少士兵開始向盧龍城的軍民們講他們在濡河如何一戰大破高句麗騎兵,如何以步破騎,如何一戰斬殺四千高句麗騎兵,而且他們還是以一萬五千戰士和兩萬志願兵破的敵。
這時盧龍城的軍民,也自豪的向這些來援的兄弟們講,講他們是如何堅守了這一個半月。講他們的血戰,講他們的決心。
說到激動處,大家都不勝唏噓。
李超到來,將士百姓們一起歡呼。
他們贏了,擊退了高句麗人,也守住了盧龍城。
“請相國入城。”
李超卻站在城外搖了搖頭。
“今天暫不入城了,高句麗人還沒有被趕出去。傳令,全軍集合,向東!”
尉遲恭先是一愣,然後哈哈大笑,雙手一合。
“末將得令!”然後大步而去。
號聲響,軍令下。
士兵們重新集結,然後向著東面追擊。
東邊路上。
“報!”
“稟報大人,唐人追過來了。”
淵蓋蘇文咬了咬牙。
“大人,這個李超太不知死活了,咱們調頭,滅了他們。”
“就是,李超不過三萬餘人,我們現在也有三萬餘人,咱們還是騎兵,他多是步兵,還大半新兵。咱們殺回去,報濡水之仇,生擒李超,攻破平州!”
一群將領全都火氣上來了。
本來濡河之戰就輸的憋屈,結果到了平州,淵蓋蘇文還直接下令撤退。他們都夾著尾巴走了,結果唐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