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機會主義教皇的上臺,而這些教皇對權力的濫用,則直接引發了新教改革運動。

歷史學家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最近還描述了類似的由於傲慢與無知而導致整個文明毀滅的故事。從瑪雅文化到復活節島,戴蒙德解釋了強大的帝國是如何在相當短的時間裡走向滅亡的。和組織的失敗一樣,這些帝國中大多數人也感到了事情有點兒不對,但他們還是本能地變本加厲地維護,而不是質疑傳統的行為方式—自然更沒有可能去開發能力,以改革傳統的行為方式。7

我們今天這個時代的危局並不比從前小,而同樣的學習障礙及其所導致的後果,也仍然持續著。我深信,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能夠成為醫治這些學習障礙的對症良藥。但是,我們必須更清晰地瞭解這些學習障礙—因為它們很容易被喧囂紛擾的日常事物所掩蓋。

第3章 是系統的囚徒,還是我們自己思想的囚徒?(1)

為了看清組織在實際運作中的學習障礙,作一項實驗會有所幫助—實驗是真正組織運作的微縮,在實驗中你能夠比在實際組織中更清晰地看到,你的決定所帶來的各種後果是如何逐一顯現的。為此,我們經常邀請大家參加一個叫做“啤酒遊戲”的模擬實驗。這個實驗是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在20世紀60年代率先開發的。由於啤酒遊戲不是真實情況本身,而只是後者在實驗室中的模擬,所以我們能夠比在實際組織中,更加明晰地把學習障礙及其起因剝離出來。這個實驗揭示了,問題的來源更多在於思考和互動交往的基本方式,而不在於組織結構和政策的具體特徵。

啤酒遊戲的做法,是讓我們參加一種廣泛流行卻又不被人注意的組織:一種生產和分銷體系,它承擔了所有工業國家的消費品和商業用品的製造和發貨任務。在遊戲裡,這種體系負責製造和分銷單一品牌的啤酒。遊戲參與者擔任某一職位角色,並根據自己的判斷完全自主地作出任何決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儘自己的職能來獲取最大利潤。1

和許多其他遊戲一樣,每一場啤酒遊戲都是一個故事。故事有三個主要角色—零售商、分銷商和啤酒廠營銷主管。2每個角色都從自己的角度敘述故事的經過。

零售商

把你自己想象成零售商。也許你是一家地處城郊路口、燈火通明的24小時營業特許加盟連鎖店的經理,也許你是地處一條維多利亞時期褐色砂石建築街道的夫妻雜貨店的店主,或者,你也許是偏遠高速公路上一家打折飲料經銷點的業主。

不管你的店看上去怎樣,也不管你還經銷別的什麼商品,啤酒是你經銷的主要商品之一。你不僅在啤酒上獲利,還透過啤酒吸引顧客購買爆米花和薯片等其他商品。你的庫存裡至少有12種不同品牌的啤酒,在你存放商品的後屋裡還有個賬本,上面大致記錄著每種品牌的啤酒還有多少庫存。

送貨卡車每週來店鋪一次,每次你都交給司機一份本週訂貨單,上面有你每週想要的每一種品牌的啤酒數量。卡車司機去完其他地方以後,會把你的訂單交給你的啤酒批發商。批發商處理訂單以後,就安排適當的出貨順序,然後發貨到你的店裡。這個過程需要時間,你也已經習慣了平均四個星期的送貨延遲。換句話說,從你的訂單發出到啤酒運到你的店裡,一般需要四個星期。

你從未直接和你的啤酒批發商通話,你們之間的溝通就是透過你在訂單上打的鉤。也許你從未見過你的批發商,你只認識送貨的卡車司機。原因很簡單:你店裡有數百種商品,給你傳送各種商品的批發商有幾十家。同樣,你的啤酒批發商要給十幾個城市的數百家零售店發貨。你要接待潮水般光顧店鋪的顧客,他要處理成堆的訂單,誰還有空閒聊?你們之間的溝通只憑一個訂貨數字就足夠了。

你店裡銷售最穩定的啤酒品牌是“情人啤”(Lover’s Beer)。你大概記得這是300英里之外一家效率很高的小釀酒廠的產品,但它不是超級流行品牌。其實它根本就不做廣告。但和每天早上的送報一樣穩定,你每週都會賣出去4箱情人啤。當然,顧客都是年輕人—年齡多數在二十幾歲,而且喜好變化很快。但不知道為什麼,一旦有人開始換買另一種大牌啤酒,比如米勒或百威,就總有一位更年輕的妹妹或弟弟加入到情人啤的購買者行列。

第3章 是系統的囚徒,還是我們自己思想的囚徒?(2)

為了保證情人啤供應充足,你總是在店裡留有12箱存貨。這就意味著每個星期一啤酒送貨卡車來店鋪時,你要訂4箱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