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梁羽生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其代表作有《萍蹤俠影錄》、《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雲海玉弓緣》等。

在評價自己的武俠創作地位時,梁羽生曾說:“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上榜理由:2009年1月搜尋指數36111,上升比例

。百度一下,找到相關網頁約692;000篇。

綜述羽生:琴心劍膽縱江湖

江山如畫,引多少英雄折腰?

江山驚變,令多少兒女斷腸?

江山多姿,託多少豪傑成就?

——題記

1954年,港澳武術界的太極派與白鶴派不知為何結了樑子。起初雙方只是動口,然而經過在報上的一番相互叫罵,終於發展到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地步,由太極派的掌門吳公儀與白鶴派的掌門陳剋夫在澳門新花園擺設擂臺,一決高下。

決鬥僅僅進行了三分鐘,就以吳公儀一拳打中陳剋夫的鼻子作為終場。

由於香港傳媒的著力渲染,該場業內人士的決鬥,一時間成了香港市民茶餘飯後的討論焦點。沉寂多年的武俠文化,由此開始在人們心中開始慢慢復甦。

當時,《新晚報》的總編羅孚以其敏銳的觸覺意識到,這是一個爭取讀者的大好契機。於是,他決定在《新晚報》上連載武俠小說,一改長久以來大報不登武俠小說的規矩。然而,為了維持大報的文化品位,又要兼顧作品的可讀性,找一個既有文化底蘊又有文采使小說具備可讀性的作者成了難題。

其實,當時羅孚在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陳文統(梁羽生的本名)。因為當時的陳文統,不但擁有淵博的文史知識,且平常又喜歡談武俠,文采的出類拔萃也為公眾所認可,應當可以擔當此任。然而,陳文統卻謝絕了羅孚的邀請,理由是他從未寫過武俠,同時他在內心深處可能也認為武俠小說不算是高雅的文學藝術。

羅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想出了一個“先斬後奏”的絕招——在沒有取得陳文統的同意之前,就先在報上預登了一條廣告,說是將有梁氏的武俠小說出籠,狠狠地把陳文統將了一軍。

這一“狠招”果然非常奏效。出於對報社未來發展的責任心,陳文統終於被羅孚逼下海,不得不開始連夜趕寫小說,邊寫邊發,就這樣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而“梁羽生”這個筆名,也是發表這部小說時才用的。

梁羽生這一“下海”,就寫了32年,36部小說,100餘冊計千萬餘字。那部最初的《龍虎鬥京華》,則被譽為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他也由此被公認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

一場三分鐘的門派切磋,一位報社總編的福至心靈,不但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也改變了中國武俠文學發展的路向。

而對於“武俠”概念的界定,梁羽生的觀點是:“寧可無武、不可無俠。武是一種手段,俠是真正目的。”所以,“以俠勝武”,是梁羽生對於武俠文化的一個基本觀點。於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梁羽生以新派武俠小說鼻祖的身份,和另外一位新派武俠巨匠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號稱“金梁並稱,一時瑜亮”。

正是由於梁羽生邁出了新派武俠小說的起點,使武俠小說變得有底蘊、有靈氣,成為了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學新型別。 。。

揮別!一代俠儒梁羽生(2)

追悼羽生:名士*世所無

亦幻亦真,只緣海內存知己。

蕩氣迴腸,始信天涯若比鄰。

情之深處,天荒地老人無悔!

——題記

所謂是真名士自*。梁羽生向以名士自居,而他的小說裡,更揮灑著名士的性情。“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這兩句詩,最能表現梁羽生的氣質。

狂歌當哭,謂之真豪邁;愛有所鍾,謂之真性情;俠而無求,謂之真俠客。在梁羽生的小說中,多的是敢作敢當的美巾幗、敢愛敢恨的大丈夫、為國為民的大俠客。

因為真,所以梁羽生並不認為兒女情長者必定英雄氣短。因為真,他也並不把狂縱當作是惡性,而是視之為豪俠的一面。

是故,玉羅剎一夜白頭,卓一航遍尋天涯。英雄一樣有淚、有血、有肉。優曇漫漫,佳人遙遙,《白髮魔女傳》留給我們的,又何止是一聲嘆息?

是故,張丹楓因愛成魔,雲蕾則為情自苦。才子佳人,一樣才華橫溢。照夜良駒,山水迢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