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家統一的徵兆。〃梁武帝當然聽得樂乎乎、暈乎乎。事情就是有這麼怪,不久侯景果然來接洽投降了,真是〃夢必有實〃!因此梁武帝在心裡首先就接納了侯景的投奔。但此事畢竟非同小可,為慎重起見,他還是要群臣商議一下。商議的結果是不能接納侯景。理由是:一、侯景是個〃翻覆叛臣〃,接受他投奔〃終當亂國〃(《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一)。二、梁朝和東魏是冤家對頭,現在關係剛剛有所改善,侯景割地帶兵投奔過來,東魏豈會善罷甘休?與其為此大動干戈,不如拒侯景於國門之外。梁武帝聽了大臣們的意見,也動搖起來。不過他的心裡,還是十分矛盾,因此很難下最後的決心。

這天清早,天尚未亮,梁武帝起來散步,來到武德閤口(小門口),一個人自言自語:〃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承平若此,今便受地,詎是事宜?脫至紛紜,悔無所及。〃大意是:我梁朝十分強大,疆土完固,國家太平無事,接受侯景的投奔,此事有什麼不可?倘若被朝臣的意見誤了事,豈不是後悔無及?朱異〃探帝微旨〃後,馬上獻媚道:〃聖明御宇,上應蒼玄,北土遺黎,誰不仰慕?為無機會,未達其心。今侯景分魏國太半,遠歸聖朝;若不容受,恐絕後來之望。〃梁武帝〃深納異言,又感前夢,遂納之〃。接受侯景投奔這樣重大的事件,就在這對君臣的一唱一和中決定了。

如果說,接受侯景投奔的決定是錯誤的,那麼,同意派使者去東魏和談,同樣顯得不可思議。侯景先是背叛東魏,後又與西魏反目,對他來講,再無退路可走。梁朝同意與東魏和談,明顯是把侯景往絕路上逼。侯景是〃坐聽亦死,舉大事亦死〃(《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一),遭到他的反對和抗議是理所當然的。他於是急忙給梁武帝寫信:〃今陛下復與高氏連和,使臣何地自處!〃又寫信並送金三百兩給朱異,求朱異在武帝面前說話,不要把他往死路上逼。但朱異〃納金而不通其啟〃,執意勸梁武帝派使者去東魏和談,從而中了東魏的反間計。

。§虹§橋 蟲 工 木 橋 書§吧§

第39節:生活奢侈,窮奢極欲

對東魏的反間計,梁朝的司農卿傅岐是識破了的。他說:〃高澄何事須和?必是設間,故命貞陽遣使,欲令侯景自疑;景意不安,必圖禍亂,若許通好,正墮其計中。〃然而〃異等固執宜和,上亦厭用兵,乃從異言〃(《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一)。所以說,梁武帝同意與東魏言和,也是聽從了朱異的意見後決定的。

朱異本不是一個頭腦糊塗的人,他會識不破東魏的反間計?他本人即使沒有識破,聽了傅岐的意見後也應該認真考慮一下事情的嚴重後果,然而讓人不解的是:在與東魏和談這件事上,朱異的態度一開始就十分堅定,似乎任何人的意見都不能使他改變主意。這是為什麼?是朱異一時糊塗,還是他另有考慮?顯然是後者。

原來,梁武帝這個人,對自己的〃骨肉〃,一向是十分〃恩愛〃的。為了〃骨肉恩愛〃,他可以放任他的兄弟子侄對老百姓吸膏吮血、巧取豪奪。只要是梁武帝的〃骨肉〃,就是臨陣脫逃,甚至投敵,也是不辦罪的。比如他的兄弟蕭宏臨陣脫逃,就沒有辦罪;侄子蕭正德投敵後又逃回來,梁武帝也只是哭著教訓了一番,就給他恢復了爵位。還有他的兒子蕭綜在前線指揮作戰,臨陣向魏軍投降,冒稱自己是齊東昏侯蕭寶卷的親生子,梁武帝在一陣驚駭之後,絕了他的屬籍,但不久,這個逆子還是被饒恕了。梁武帝〃溺愛〃自己的兄弟子侄,朱異是十分清楚的,和東魏言和,蕭淵明就可以被放回來,他固執己見、堅持同意和談,顯然是為了討好梁武帝。只要能博得皇帝的好感,朱異是會把皇帝的家事放在國事之上來考慮和處理的。梁武帝果然採納了他的意見,朱異的馬屁又一次拍成功了。

當然,朱異堅持和談,和他在判斷上犯了一個輕敵的錯誤也是有關的。他一直認為侯景的八百降卒是造不起反來的。因此,當合州刺史鄱陽王蕭範派人送來密信,說侯景要造反,朱異便認為必無此理。鄱陽王再三告知朱異,說侯景一定會造反,朱異還對鄱陽王的信使說:〃鄱陽王遂不許朝廷有一客!〃(《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一)。言下之意,好像鄱陽王是在無事生非和誣陷誹謗侯景。從此以後,鄱陽王再有信來,朱異甚至都不送給梁武帝看了。朱異的這個錯誤是致命的,它使朝廷對侯景幾乎沒有採取什麼防範措施,結果侯景的叛軍很快就打到了建康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侯景造反,打出的旗號,竟是以誅殺朱異為名!這真是阿諛取寵,害國害己!不久,朱異就在羞愧交加中發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