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事物,就像用大家都見過的扇面,比擬大家沒有注意到的表面上畫面的變化。
描 寫(3)
想想看,鐘錶和人的生活多麼密切,人人身上像是裝上了自動開關,內通五臟六腑,時間一到,就站起來往外走,時間一到,就躺下去睡。
想想看,臺北火車站臨街裝置的電鐘,高高在上,萬人仰望,夜晚有光照亮鐘面,怕不像一輪明月?臺北人可能沒好好看過臺北夜空的月亮,一定仔細看過這座鐘。每天有多少人神定氣閒地來到鍾前,抬頭一望,馬上小碎步跑起來了;多少人急急忙忙來到鍾前,抬頭一望,站住,掏出一支香菸來,點上了。
想想看,每一個手錶都不是孤立的。它們有一個龐大的家族,族長住在氣象局,它們還有國際背景,跟格林威治天文臺息息相通。它們有嚴密的指揮系統,每天中午十二時正,全族照例要向族長報到校正自己的錯誤。
比喻的基本句型是“像……一樣”,為免呆板,可以變化。“語言的價值像銀子一樣,沉默的價值像金子一樣”,可以簡化為“語言是銀,沉默是金”,不用“像……一樣,”用“是”。“山是眉黛聚,水是眼波橫”,這是一個變型。你可以做一個練習,把許多“像”型的比喻改為“是”型。
還有一個變型可以叫“想”型,“雲想衣裳花想容。”“比喻”能發生功用本靠人的聯想,由花想到她的容顏,是因為她的容顏像花。於是,“夜晚,我一看到火車站尖頂上的時鐘,就想起中秋明月。”“我看見月亮,想起檸檬,”都可以作比喻用。但是“看見檸檬想起維他命C”就不是比喻了。試試看,找一些“像”型的句子改為“想”型。
還有一種變型可以叫“成”型,例如“雨水加上霓虹燈的倒影,柏油路面紅成晚霞。”描寫一個人十分忙碌而又完全不能自主,可以說他“忙成一具陀螺”。描寫一個人化妝過度,可以說他“把自己的臉塗成一副面具”。這個句型的特點是,“成”字前面一定有一個詞把“喻”和“被喻”的共同關係說出來,在“像”型的句子裡,這個詞通常在一句之末。例如:“她唱成一隻百靈。”也就是
“她像百靈鳥一樣愛唱”。
“他把自己煉成鋼鐵。”也就是
“他像鋼鐵一樣經過鍛鍊”。以上幾種句型不論怎樣變化,“喻”和“被喻”都在句中並存。比喻最高的技巧是,被喻之物完全不見了,只有“喻”在發揮。“水深火熱”說的不是水火,“金玉其外”說的也不是金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如果只是說泉水,杜甫還能算是詩聖嗎?這些都另有所指,都是比喻,“被喻”的部分隱藏不見,因此稱為隱喻。
把鐘錶比成大家族的那段文字,說:“它們有一個龐大的家族,族長住在氣象局。它們還有國際背景,跟格林威治天文臺息息相通。它們有嚴密的指揮系統,每天中午十二時正,全族照例要向族長報到校正自己的錯誤。”這段文字裡的家族、族長、國際背景、指揮系統、報到,都是隱喻。
當你學習一些生字生詞時,你可能同時在學比喻。學過“兔脫”了吧?把“兔脫”,解釋為“迅速逃走”是不夠的,它是“像兔子一樣逃走了”,只有農家出身的孩子,有過“獵兔”經驗的,才知道這個比喻傳神。同理,“學業荒廢”並不是把功課忘記了而已,還帶著田裡沒有莊稼只有野草的形象。“井井有條”,莫忘了有條不紊的井田制度。當我們說“罷了、罷了”的時候要想到,“罷”字是獸落在捕獸的網裡,它完了!
於是可以發現,許多成語乃是變形的比喻。詞語“借鑑”,好像很陳舊了,“找個鏡子來照照看”就新鮮些,其實兩者的意思還不一樣?“穹蒼”,天空像一個圓形的帳篷的篷頂。“耿介”,那人的脾氣好像一身鎧甲從來不換睡衣。“開張”,那人的商店像一張弓般地拉開了,(那人開了店,精神緊張得像一張拉足了的弓。)如此這般,也許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找出許多比喻來用在我們的文章裡。雄心——像公雞一樣充滿了自信。
描 寫(4)
暴躁——他成了在烈日下劈啪響的乾柴。
馴至——像是你的心愛的小貓,慢慢地走過來,悄悄地挨近了。
唱名——他像唱歌一樣念出那些人的名字。
倒黴——他好像一跤跌在一堆腐爛的垃圾上。
母金——那筆錢像一隻母雞,過一些日子就生出一枚金蛋來。
……
第二,暫時放下要寫的景象,去寫那景象周圍事物的變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