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0部分

……

早朝上,李治和群臣把很多問題都給商議了一遍,有唐舟在,很多問題都是當場解決,並且安排了相應的人負責的。

這樣退朝之後,大家便各司其職,在各自的崗位上忙活了起來。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從大唐各地挑選一些百姓遷徙到草原上去。

這件事情看起來好像很難,不太容易完成,畢竟大家在各自的地方過的好好的,幹嘛遠離故土啊?

誰都不願意遠離故土,而且草原上的生活,他們不一定能夠適應。

但朝廷自有辦法。

大唐的良民,自然是不用去草原上的,但是犯了事的,或者是一些犯了事的家眷什麼的,都要被髮配到草原上去。

這些人沒有選擇,而且對他們來說,這未嘗是一件壞事。

因為如果他們不去草原的話,在大唐這裡,只能成為賤民,坐著出賣**或者是被人羞辱毒打的日子。

可只要他們肯去草原上,那他們就可以獲得一定的特權和平等,甚至,他們還可以在草原上分到一些土地,甚至是朝廷的一些補貼。

這些日子,是他們以前從來想都不敢想的,能夠可以活的像個人,遷徙到草原上又算得了什麼呢?

大唐以前的地域遼闊,各州縣基本上都有很多這樣的罪犯家屬什麼的,如此把這些人統計一下,也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

讓他們遷徙草原,多少能夠達到一定的目的。

當然,只有這些還是不夠的。

一些工匠和商人,其實也在被遷徙之列。

大唐講究的是士農工商,工匠和商人的地位在大唐不算高,他們有錢也沒有用,朝廷有什麼事了,先坑的就是他們。

而且,這麼多人去草原建設新的家園,工匠和商人是必不可缺的,所以這些人也得遷徙去。

當然,他們雖然說地位地下,但並不是說大唐就會不由分說的讓他們去,去也是有講究的,家裡只有一個兒子的,不能去,如果全家都願意遷徙的,那麼另說,也就是說,如果家裡有老人,肯定得留下人在家撫養老人才行。

大唐不能說為了草原,就把很多人都不管不顧。

除此之外,肯去草原上搞建設的工匠和商人,朝廷也都會給一定的好處和福利,比如說工匠給一些補貼什麼的,商人免稅什麼的。

商人趨利,他們對於地域其實是最沒有概念的,他們平日裡就是到處奔波,那裡想過什麼故土?

如今朝廷給了這樣的補貼好處,他們可以因此很大程度的提高利潤,所以很多商人如果不是因為家裡的一些原因,其實都是很想去草原上發財的,挨著絲綢之路啊,這可都是商機。

所以,從大唐找人遷徙到草原上,並不算是一件特別困難的問題,至於草原上的百姓,想來也不會是什麼大的問題。

真正麻煩的問題是,誰去草原上當官。(未完待續。。)

第1817章 李治的暗示

有關草原的事情,朝廷上上下下的人都在忙碌。

武昭儀見自己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心下自然大喜。

不過她如今也只是成功了一半,所以她很清楚,剩下的一半能不能完成,才是關鍵。

因而,就在朝廷的人忙碌著的時候,武昭儀將武順給叫了來。

有些事情,武順可以做,但她不能做。

武順來了之後,武昭儀在她耳邊吩咐了一番,武順聽完,面露難色,道:“媚娘,這會不會不太好?”

武昭儀眉頭微微一凝:“你只管去說便是,有我在這裡,保證不會讓你出事。”

說著,武昭儀的語氣又是一冷:“你應該清楚自己進宮是為了什麼。”

見此,武順便知道自己躲不開,所以只能應下來。

武順應下來後,便在這天晚上,在跟李治一番纏綿之後,把一些情況跟李治說了一下。

“聖上,聽說您要派大唐官員去草原上做官?”

李治摟著武順點了點頭:“是啊,草原以後也是我大唐的領土,肯定是要讓官員去管制的。”

武順哦了一聲,問道:“不知道聖上都準備讓誰去草原做官啊?”

“這個朕交給了吏部,讓吏部的人去辦就行了。”

武順笑了笑,道:“聖上,這草原很大,去的官員肯定不少,聖上要是厭煩誰了,就讓誰去,如此聖上也能落個清靜不是?”

言外之意,自然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