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外這夥潰兵,難料虛實,如何發落?”
“潰敗之兵,留之何用?如果我們接納這些不明不白的殘兵,倘若惹出麻煩,豈不自找苦吃。莫不如拒之門外,使之置之死地而後生。不是說賊眾將至,那他們就是我們投石問路的好棋子。”
幕僚的一席話,守將點頭稱是。立刻傳令下去,不予理睬。
傳令兵奉命離去。即刻迴轉再次稟報:“城下有滎陽郡守李由八百里加急軍報呈報皇上。”
守將聞聽,這還了得。剛要下令放人進關,幕僚趕忙再獻計策:“將軍,先讓他們派一人把軍報送來,辨別真偽,再放關不遲啊!”
城關門下喊聲越來越激烈,傳令兵大聲告明,只許一人攜帶文書先進城,其餘稍候訊息。
守將和幕僚一看大印無誤,又細細盤問來人,對答如流,毫無破綻,只好放行。
城關下潰敗的“秦軍”,蜂擁而入,趁守軍鬆懈,突然發動襲擊,奪關開門,緊隨其後的義軍,勢如破竹佔領了函谷關,守將後悔莫及,無法向閻將軍交代,只好飲淚自殺,幕僚也逃之夭夭。周文率領的義軍,以最小的傷亡,贏得了最大的勝利。
周文大軍攻克函谷關,咸陽宮裡亂作一團,上至皇帝公卿,下至傾城百姓,惶惶不可終日。在這危機四伏的時刻,二世胡亥唯一依靠的還是郎中令趙高,沒想到,不可一世的趙高,也急的像沒頭的蒼蠅團團亂轉。朝中的大臣畏懼趙高,無人敢獻計獻策,緊急關頭,二世胡亥倒有幾分清醒。儘管他也畏懼趙高,但在早朝上還是大膽的質問趙高:“右丞相,你不是說天下太平嗎?有外使傳報,大澤叛賊造反,你卻說是幾個盜賊興風作浪,現在快打到咸陽城下了,你有什麼話可說,誤國欺朕,該當何罪?”
“陛下息怒,微臣卻有失職之罪。陳勝起兵於大澤,各郡各縣都誤認為盜賊猖獗,未予重視,也從來沒有上奏朝廷。”趙高轉向丞相李斯問道:“李大人,您可接到過郡縣奏報?除非三川郡郡守李由向您密報。”朝堂上,趙高唯一怕李斯趁火打劫,所以先發制人,讓李斯有口難言,為己所用。
“陛下,微臣也未得到郡縣奏報。”趙高這一招夠狠毒的,他這麼問,讓聰明透頂的李斯無所適從,如果說知道軍情,必落個隱瞞不報的罪名,只好順著趙高的杆往上爬。
“這些該死的地方官,就知道吃飽了不餓,整天報喜不報憂。還有那些派到外地的傳事官,都成了聾子的耳朵了,把他們都給我治罪。”
“陛下,陳勝賊兵駐紮在戲水,離咸陽不足二百里路,情況十分危急。朝廷重兵遠在邊陲,一時調兵也來不及,應該馬上招募兵丁,部署城防,以待援軍。”丞相李斯嘴上不說心中之話,都什麼時候了,還在怨天尤人。
“趙愛卿,現授你大將軍印,統領咸陽城諸軍,立刻把老百姓組織起來,加固城池,嚴陣以待。並立刻派驛卒,八百里加急,前往上郡,召王離大軍速解咸陽之圍。”
“陛下,光靠城防武備和皇家御林軍,難解燃眉之急,望陛下格外開恩,赦免驪山刑徒,和民工一起徵丁入伍,可以組織幾十萬大軍,趁賊寇立足未穩,且驕橫輕心的可乘之機,以十抵一,必打賊寇一個措手不及。”少府章邯獻策。
“赦免驪山刑徒,徵為兵卒,豈不如抱薪救火。倘若刑徒倒反西歧,猶如火上澆油,咸陽安在?”丞相李斯質問章邯。
“丞相,幾萬賊寇兵臨城下,且氣焰囂張,秦國要塞函谷關尚不能保,咸陽兵備,丞相心中有數,杯水車薪,安保咸陽無憂。”
“即便如此,也不能飲鳩止渴,可以把十幾萬民工編伍,然後把全城百姓組織起來,堅守待援。”
“丞相,城中百姓皆婦孺耋耄,民工盡是體弱病殘,若用這些人固守咸陽,無疑給尚未摸清咸陽虛實的賊寇以攻城膽量。我們應在賊寇未摸清咸陽城防之前,率大軍主動出擊,挫其銳氣,方可護城保駕。”
“章邯,赦免刑徒充軍,你可有把握?”二世胡亥改變獨斷專行,不恥下問。
“陛下,驪山刑徒集中在一起,猶如干柴堆集,稍有風吹草動,便不可控制。還得牽扯軍隊羈押,若把刑徒編成隊伍,分散編制兵卒,在摻合軍人民工牽制,不但為陛下組建幾十萬大軍,又可避免戰亂中刑徒暴動之憂,請陛下明斷。”
“陛下,章邯所言極是。”始終一言未發的趙高萬般無奈,對章邯的獻策表示贊同。
“趙愛卿擬旨,大赦天下。封章邯為大將軍,即刻赴驪山,改編刑徒為伍,揮軍戲水,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