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道:“劉備不過想偷襲爾,殿下可即日起程穎川,屆時可乘張飛立足未穩,以騎兵迎頭痛擊,一戰可勝之!”
陳群喝問龐統:“如今殿下帳下大將多如天上群星,何須親自出徵!”
劉協沉吟片刻,道:“士元說的也有道理,若用騎軍快出,先勝一戰可大提士氣,否則長期處於守勢也不是好事。”
龐統正色道:“既然要一戰勝之,殿下何不乘機取兗州。”
劉協淡淡一笑,道:“那就親征吧!”眼見陳群等人還要反對,他揮了揮手,示意眾人無須上諫了。
劉協心中暗暗感嘆,不去又能如何呢,本來只希望于禁去,可於禁畢竟不是張飛和陳宮的對手。
劉協喊來戲志才,問道:“以志才之意,孤是去還是留守新野!”
戲志才笑道:“臣有一策,可令劉備計敗,更可讓他損兵失地,殿下放心北上,臣帶一員大將守襄城,替殿下守護糧道,蔣琬為人精細,精善政務,熟讀兵法,新野可暫時讓他留守。”
劉協細問計策,戲志才笑道:“我觀天氣變化久矣,今年冬寒來的必然比往年快,如果所料無誤,今年十一月天就寒如往年十二月,殿下可先預備棉被火炭,令軍士早點防寒,無須殿下出兵,亦可令劉備損兵數萬,待其士氣低落,可用騎兵一戰勝之!”
劉協心中一驚,如果戲志才所判無誤,那歷史上的第二次寒冷期已經到來了,立刻點齊兵馬,以鎮中軍為主力,呂布、郭慈、張繡等禁衛軍將領隨軍而行,馬超、龐德、馬岱為先鋒,蔣琬、黃權、樊稠留守新野,戲志才率李嚴、牛輔守襄城,陳群、龐統、伊籍和楊修等人隨劉協前往穎川。
大軍在襄城休整兩日後,劉協率軍繼續前行,半日後,戲志才忽然單身孤騎趕上來,拉住劉協道:“臣忽想起穎川有一位名士胡昭,平生所學尚在志才之上,只是他素來平淡官仕,不求功名,十餘年來請其出仕的豪傑無數,我觀此人非殿下不能用啊!還望殿下心中記得此人,最好招募到帳下,更不可讓劉備得之!”
劉協大喜,問道:“此人現在何處?”
戲志才遙指北方嵩山,道:“嵩山北脈陸渾山中,此時他已開館授徒六年有餘,據說劉備重用的司馬懿正是他的門生。”
劉協暗驚,望著嵩山北脈,揚了揚馬鞭,道:“便是千辛萬苦,也須招至荊州啊,若為劉備所得,便是孤的心腹之患啊!”
戲志才笑道:“殿下最好不要直接招募,可借殿下岳父之名,舉辦書法盛會,邀請他到襄陽,日後在慢慢尋思良策!”
劉協皺眉道:“恐他日後恨孤用計劫持他,反而不為孤效力啊!”
戲志才大笑,道:“殿下放心,屆時可以慢慢解釋,不可猶豫啊,以恐生變!”
劉協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孤心中清楚了,志才速回襄城處理事務吧!”
待戲志才背影漸遠,劉協繼續看了看嵩山北脈,嘆道:“英雄多草莽,賢者多隱士啊!”復令軍馬繼續向穎川行去。
第七卷 角力中原 第七章 沮授之約
穎川,三國文士名流聚集之地啊,穎川郡始設於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郡治設在陽翟。之所以名為穎川郡,是因為有一條河名為穎水,其上游支系流經郡中大部分地區。
劉協到了穎川便見到趙雲和陳到兩人,欣喜萬分,和趙雲一別已有三年未見,與眾將同堂飲酒之後,特意留趙雲在府邸,秉燭夜談至天亮才睡去。
如今的趙雲已快至而立之年,較以往昔更顯穩重,交談幾句便知道他這幾年一直苦讀兵書,與用兵之道頗有心得。
張飛的兵馬已經到了陳留,前鋒郝昭屯兵三萬於酸棗縣,楊修每日三次到劉協府邸彙報最新的情報。
本來已經決心使用的大將於禁因為劉協的親征,被迫臨時取消調令,于禁心中不平,遂寫了請戰的表章託陳群送到劉協手中,劉協接過表章,心中一陣嘆息,一代名將難道就要因為自己的疑心,而終身伏於床前,自己能否心安呢?
他抽過一卷紫玉簡,輕輕寫道:文則在新野訓預備軍,乃萬鈞重擔,非將軍不可,日後重振大漢需靠此軍,望將軍不可怠慢,切記謹記。
復將紫玉簡交給陳群,道:“於文則請戰,本該允之,然預備軍事關重大,非他不可啊。上次欲用他,乃孤王一時疏忽。”
陳群笑道:“文則通熟兵法,擅治軍練兵,步、騎熟練,殿下若不用他,未免太可惜了!”
劉協指了指